勵馨基金會成立於1988年,創造友善及性別公義的社會,是勵馨基金會持續倡議的使命。

勵馨基金會成立於1988年,創造友善及性別公義的社會,是勵馨基金會持續倡議的使命。
在亞洲,許多女孩從出生起就經歷不平等的對待。尤其在南亞,超過450萬名女孩在 15 歲前被迫結婚,失去上學的機會;數百萬女孩活在性別暴力與制度性歧視中,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。勵馨相信,每位女孩都應該擁有選擇的權利與改變的力量。勵馨自2012年起和亞洲各地夥伴攜手推動《亞洲女孩培力計畫》,將累積超過30年的實務經驗輸出至國際,建立跨國對話平台、連結婦女組織,並持續提供培力資源,支持女孩看見問題、發起行動、影響社區。邀請您支持《亞洲女孩培力計畫》,陪伴更多女孩勇敢前行,為自己創造未來!
根據勵馨的服務數據,平均每位倖存者,每年需要 24–48 次諮商。然而,在政府補助有限的情況下,蒲公英諮商中心必須透過自籌募款,才能確保倖存者得到長期且穩定的療癒服務。 你的捐款將100%投入「性暴力防治服務」及「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」,提供倖存者及重要他人法律協助、心理創傷復原、人身安全計畫、心理諮商等專業服務。
孩子說不出的傷,誰來守護?🌻 2019年起,親密關係暴力案件持續增加! 在台灣,約8.5萬名目睹暴力兒少默默承受。 個案故事 第一次走進遊戲治療室時,社工看見孩子沒辦法善待娃娃。娃娃,就像是孩子自己,承載著沉重的恐懼與憤怒。 然而,隨著遊戲治療持續進行,在社工耐心的陪伴下,孩子開始替娃娃端上一口食物,會輕輕幫它蓋好被子,甚至小心照顧不讓它再受傷。 當孩子能對娃娃展現溫柔時,其實象徵孩子接納自己了;從感覺孤單,到懂得愛自己。每一次的轉變,都是他跨出黑暗的一小步,而這每一步,都因為有捐款人的支持,才能持續走下去。 勵馨基金會首創【向日葵小屋】,為「目睹兒」打造安全的療癒空間,提供以下專業服務: 向日葵小屋服務項目 遊戲治療:讓孩子透過玩具、繪本、遊戲、角色扮演表達內心創傷。 沙遊治療:以沙子為媒介,讓孩子感官放鬆,協助孩子探索與釋放內在感受。 SMART Room 感官律動調節中心: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與感官反應,訓練目睹兒對抗壓力的身體記憶。 向日葵行動車 深入偏鄉地區,提供家訪與專業服務,陪伴家庭走上復原之路。 向日葵食堂 提供課後照顧與營養餐食,舉辦親子共餐與成長課程,建立正向親子連結。 您的支持,讓孩子不再困在過往的傷痛裡,而是有機會長成一個懂得愛與被愛的人。
延續一份勇氣,走出暴力陰影 2023年,全台家暴通報案件超過13萬件,平均四分鐘,就會有一通家暴通報的電話響起。 脫離暴力環境,往往已經用掉他們僅存的勇氣與力量,但這僅僅是第一步。 受暴婦女脫離暴力家庭或庇護家園後,生活變成了一場單打獨鬥的拚搏。因著照顧孩子的緣故,多數婦女們以兼職工作為主,月薪大多落在2萬以下。薪水除了付房租,還要負擔孩子的托育費、醫療費、生活費等。往往脫離暴力後,就容易落入貧窮的深淵。 勵馨基金會每年服務約兩萬名受暴婦女及目睹暴力未成年兒少;提供逾10萬人次服務,包含人身安全、庇護/居住服務、法律援助、子女照顧、經濟協助、生活重建等,協助其降低暴力風險或脫離暴力處境。
「都是我的錯,我沒有保護好自己,所以家人才會不喜歡這麼糟糕的我。」童年被家人性猥褻的小雲,在向親人求助後並未獲得援助,斥責沒有落在加害者身上,反而是無助的她,承受了巨大的羞愧與自責。帶有破壞性的罪疚感,一點一滴侵蝕小雲的自尊、個人價值…… 獨自承受這些的小雲,哪裡是她的避風港?該怎麼做,才能讓小雲在關係中重拾安全與自信,重新看見自己的美好?直到小雲來到勵馨基金會的少女安置家園,透過社工與生輔員的陪伴輔導,慢慢地建立對人的信任感和自信心。 【當家不再是孩子的避風港】 「為什麼我不能回家?」孩子進入安置,離開了家,他們不懂做錯事的不是他們,為甚麼反而是他們被迫離開熟悉的家。 依據《兒少法》,為保護兒少健康發展,如果有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等情形,將啟動家外安置機制。根據衛福部數據統計,2023年台灣有近4,500名兒少,因為家庭失功能、性侵、虐待、遺棄等因素,需要家外安置,其中有2,167名是少女。 【勵馨家園服務對象】 勵馨基金會於全台的北、中、南等區域皆提供少女安置服務,提供穩定的生活照顧外,協助少女追求全面的發展與自立。勵馨少女安置家園每年服務近100名少女,近五年統計,平均有42%的女孩遭受過性暴力(性侵害、性猥褻)、30%的女孩家庭失功能、14%遭受過家暴/身心虐待等。 【從服務中 我們看見】 ●伴隨暴力創傷或性創傷,少女自我價值感低落,常感覺自己很糟、不夠好,創傷復元、療育工作成為重要服務。 ●有特殊身心狀況的少女增多,如情緒障礙、過動、自閉、憂鬱傾向、智能邊緣等,需服用藥物控制,增加服務複雜度。 ●隨著服務對象議題複雜、輔導難度增加,進入長期安置的比例與日俱增,考驗團隊的專業知能與應變處理能力。 ●少女離園後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協助,如家庭關係、經濟議題等。社工在後續追蹤的過程,持續提供支持與服務,幫助少女們在生活的路上持續向前。 勵馨基金會從1988年開辦第一個少女安置家園「勵馨園」,一直以來致力於提供少女們一個療育與成長的環境,讓這些少女即使離開家,也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,並能受到良好的生活照顧與培養自立生活能力,幫助她們走出創傷,重拾自信,邁向未來。 ●支持陪伴:24小時、風雨無阻的「替代性家庭服務模式」,滿足少女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等各方面之需求,提供安全、穩定的生活環境。 ●創傷修復:提供情感支持、心理諮商、醫療協助、人際溝通、關係修復等相關資源,撫慰受創心靈,協助發展健康的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。 ●培力增能:重視少女的聲音和參與,規劃一系列「培力」課程,了解自己的價值與身份認同,建立正向人際關係。激發少女潛能,提升自我探索的能力,培養自信與毅力。 ●自立訓練:從日常生活的自理,到離園後的調適與自立生活,都是少女的學習課題,尤其是對於交通、居住環境、財務管理等規劃的自主性。同時家園也提供就業培訓、生涯規劃等課程,期待培養她們面對未來自立生活的能力。 【服務成果】 三十幾年來,勵馨陸續擴充安置服務的量與質,累績至今服務逾千名少女。近三年,經過服務,79%的少女感覺身心狀態更穩定、71%的少女感受到自我價值感有提升、65%的少女覺得自己更能夠處理情緒與人際關係。這些數字,背後是一場場少女與工作人員偕同的耐力賽。培力少女如同爬山,陪著她們慢慢往上爬,必要時伸出手拉一把,最後終會爬上山頂,看見前方道路。 誠摯邀請您用捐款支持「女孩的幸福中繼站」計畫,陪伴弱勢少女的復元之路,可以走得更平穩安全。
誠摯邀請您,一同資助關懷家暴、性侵、性剝削等遭遇,在家庭失功能環境中成長的弱勢兒少!孩子們所經歷的創傷,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,不斷落入脆弱的處境中,承擔著因童年逆境而造成的創傷影響風險。 勵馨基金會超過30年來,完整建構一系列專業的兒少服務,給予孩子所需的心理諮商服務以外,協助籌措就學就業、培力課程經費、技職學生材料費、生活補助費等,讓孩子們能夠有足夠的資源,在困境中仍能載著夢想希望往前走!期盼能夠集結社會大眾的關懷與資源,還給兒少一個機會,讓弱勢兒少走向自立,成功轉大人!
誠摯邀您一同守護逆境青年就業權益! 讓他們勇於逐夢,擺脫貧窮循環! 佳佳爸爸是中度身心障礙人士,媽媽患有嚴重憂鬱症和躁鬱症,由於爸媽收入不穩定,國中開始就必須負擔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,平均每月要上100個小時的班,為了生存導致無法專心在課業上,讓佳佳十分擔心自己在未來失去競爭力……。 台灣每年約有18萬名青年以打零工或派遣等方式投入職場,他們是受到年齡和學歷限制的逆境青年,經常處於工作與學業之間的兩難,陷入「失業」與「失學」的雙重困境。 勵馨培力青年從自我探索的角度出發,啟動「逆境青年勵志就業計劃」,透過職業探索、職能養成、職場接軌三階段,幫助他們找到適才、適性的工作,至今已服務637位青年,您的一份心力可以幫助更多青少年勇於突破逆境,成功踏入職場。
2023年的台灣,受害者們群起發聲,事件接連湧現,MeToo從劇本走進生活,才驚覺:原來這是我們的真實世界。 過去這幾年來,台灣 #MeToo 揭示了性別及權力的不平等,這波衝擊遍及文壇、媒體、校園與演藝圈等,引發社會大眾的關注和討論,受害者除了要面臨外界的質疑、被反告的風險,以及承受繁瑣的調查歷程,導致身心再次受創。 【社工的堅定陪伴帶來生命光亮】 社工師 徐筱婷 說:性傷害發生的當下是隱密的,取證和調查是困難的,很多人只是想證明:我真的被傷害了。社工行走在這麼多人的生命幽谷,盼望在一片漆黑中,成為一點光與溫暖,也盼望撐開整個社會,容納創傷與悲傷。 倖存者 施施 說: 打給社工求助的第一通電話,我哭了兩個多小時,把壓抑在內心的恐懼全宣洩出來。等情緒穩定後,我感覺我不再是一個人,有人可以協助我處理,就算再害怕也會有人幫助我,讓我很安心。 性騷擾事件發生後我出現恐慌症狀,每一次發作時,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,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,甚至有些人會認為我情緒控管有問題.......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找社工,他給我很大的力量,支撐我不會盪到谷底,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朝我伸出手,一路以來真的很謝謝社工的陪伴。 【如果有更多專業社工陪伴與友善的申訴體制,受害者的生命會不會不一樣?】 勵馨自2023年5至12月共服務性騷擾求助諮詢913案,服務量較前一年同期增加2-3倍,而其中隱藏黑數推估約有7-8倍。 隨著服務的開展、社工進場進行專業服務後,我們發現受害者幾乎都面臨一層又一層的傷害,創傷越深、身心狀況越形惡化。 然而經過專業的社工服務、法律諮詢及轉介諮商相關資源後,六成性騷擾受害者更清楚自身的法律權益、八成性騷擾受害者肯認自己的受傷,並開始重建具安全感的環境與關係,踏上復元之路! 【面對性騷擾受害者的求助,勵馨可以提供以下服務與支持:】 ◎友善資源 連結 ◎性別 敏感度 ◎創傷知情 概念 ◎友善多元性別 ◎長期耕耘性別暴力服務 ◎全台遍佈據點提供服務 ◎蒲公英性創傷復原中心 【捐款用途】 ◎ 培養專業社工 ◎提供專業友善 電話及面談諮詢 ◎陪伴受害者 規劃復原計畫 ◎提供創傷復原心理諮商資源 ◎推動公眾教育(校園|社區|企業) 邀請您捐款,穩定支持受害者創傷復原, 我們期望大家的加入, 讓性別平等與尊重成為生活中的理所當然。
【學齡前兒童性侵害案件, 超過九成是熟人所為!】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性侵案件共8,401件。其中18歲以下受害者有4,808位(57%),6歲以下佔203位(2.4%)。令人心碎的是…學齡前兒童性侵害案件,高達九成的加害人為熟識親友關係。 這樣的數據讓我們不得不正視「過往我們總是教導孩子,要提防陌生人」,在熟人性侵害案件中反而形成一種迷思;此外「過度強調自我保護」也讓兒少受害者更容易責怪自己沒有注意危險、落入自我苛責的困境中,對後續的療癒更添複雜與難度。 【我的感覺很重要-培力兒童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】 過去,在性侵害防治上我們大多以教導「自我保護」為出發,但其實保護的概念與身體自主權密不可分。 只有兒童了解自己的身體感覺與界限,才有能力分辨與回應不舒服的感受並採取行動。 我們期盼兒童不僅對自己的身體部位及隱私處有所認知和理解,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身體更有掌握力,並能夠主張自己身體的權利。 【保護孩子是大人的責任——所以我們從幼教著手】 勵馨基金會自1996年起展開兒童保護的宣導工作,2020年出版《尊重,不是說說而已 – 兒少性侵害防治新觀點》,推行兩年後發現幼兒階段的教材相當缺乏,因此著手研發專屬3-6歲學齡前的宣導教材。 【我們的目標—將守護兒童的理念推廣到台灣的每個角落!】 本專案扣除計畫經費,如有剩餘款項,將作為蒲公英飛揚計畫-心理諮商服務的經費,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其家庭能獲得服務。